近日,由民政部指导,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主办的“全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案例”征集评选结果发布,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汉阳区政法委申报的《信息化助力社区疫情防控与规划治理》案例成功入选。
疫情防控期间,在汉阳区委区政府和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以及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遵循全市疫情联防联控的精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信息中心、编展中心等局属相关单位,会同汉阳区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依托智慧武汉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社会综合治理服务平台等平台,以社区疫情防控和常态治理的需求为出发点,研制了“武汉社区微服务”小程序,提供了面向社区尺度“人-房-地”一体化和特殊人员精细化定位工具,并集成了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下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建设的疫情地图相关数据作为疫情防控参考,助力了汉阳区疫情防控精度、社会治理深度和社区工作便利度的有效提升。
“武汉社区微服务”在实现全区网格、地址、房屋、人口的关联与融合的基础上,提供了社区信息采集、社区统计分析、社区工作助手三大模块,在社区疫情防控和社区常态化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疫情期间的汉阳区第三次人口大排查中,水仙里社区网格员、下沉党员干部通过小程序开展人口排查工作,社区书记杨力介绍,通过小程序的使用,提高了疫情排查效率、降低了入户接触风险,实现了对疫情防控特殊人员的精确定位和管理。在社区的常态化治理工作中,郭茨口社区负责人介绍,该社区上万居民,其中80岁以上老人200多位,在更换老年津贴银行卡的工作中,通过小程序搜索人口结构,之前需要花两三天才能完成的信息搜集工作,现在一天之内就能全部通知到位。社区工作人员还能通过小程序快速搜索辖区内低保、残疾、独居、重症等需要重点关爱的人群并根据精确定位上门帮扶,建立工作台账,为社区更好地开展网格化管理、差异化防疫、精细化服务等基层重点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在汉阳区政法委的组织下,汉阳区11个街道、116个社区、550个网格的千余名社区工作者通过使用“武汉社区微服务”小程序,累计采集和核实了全区80余万居民信息,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社区治理基础大数据库,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每户信息的采集核实时间从原来的10分钟缩短到30秒,信息采集核实效率提升了近95%,并可动态更新。
“武汉社区微服务”已经纳入由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框架,并将作为社会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具。下一步,“武汉社区微服务”小程序计划逐步增加更多的信息采集、调查、公众参与等功能,在此基础上,规划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1(社区空间信息平台)+1(社区微采集)+2(武汉智慧时空云平台、武汉城市仿真平台)+N(专业系统)"的架构,拓展社区空间信息应用,分阶段、分层次地组织开展社区规划调研和服务,征求收集居民对社区发展和治理的意见和需求,按照健康宜居社区发展标准体系,从居住、出行、服务、安全、治理等多个维度开展规划评估,查找当前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突出矛盾,推动规划师和居民共同开展社区规划,协力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社区。通过“规划走进社区”、“社区走近规划”活动,促进社区空间布局和治理能力提升,助力社区疫后重振和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