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甘肃省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积极履行“全力防、配合救”的工作职责,全面开展地灾调查、排查,大力推进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全省成功预报地灾122起,转移安置群众近1.7万人,避免经济损失5.5亿余元。
“十三五”时期,甘肃省全面完成汛前检查、汛中巡查和排查、汛后核查及年度新增地灾隐患点核查和动态调查。完成32个县(市、区)1∶5万地灾详查、96个重要城镇1∶5000~1∶10000地灾调查与风险区划。建立地灾防治工作长效机制,地灾防治规划体系、预案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趋于完善,地灾隐患排查巡查、灾情险情速报、汛期值班值守等制度实现常态化。在兰州市区、白银市会宁县、平凉市灵台县和庆阳市庆城县,结合地方发展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城镇化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灾后恢复重建等,先后实施了开发性治理工程和避险搬迁工程232处。
“十三五”时期,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地灾气象预警、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形成了“面区点监测相关联,长中短预报相衔接,预报结果和预警信息相呼应”的多层次精细化监测预警体系。全省新建46处专业监测点和440处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示范点,建设了兰州、陇南国家级地灾监测预警示范区和临夏、天水、定西、张掖省级监测预警示范区。从人员、机构、队伍、装备、培训和科技支撑等多方面加强地灾防治能力体系建设,不断加大地灾防治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和应用。建立9处防灾减灾科技示范社区,建成3处地灾防治宣传教育基地,广泛深入宣传地灾防治知识,切实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