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智慧国土规划执法监察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荣获2017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1-02-01

智慧国土规划执法监察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简介


一、基本情况

武汉市正处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对土地资源需求与日俱增。“未批先用、批而未用、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迫切需要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加强国土资源与规划执法水平,解决我市国土规划执法领域存在的执法全业务网上监管尚未形成、违法用地预判分析能力较弱、立体化全覆盖监测体系尚未建立、内外业一体化没有真正实现等问题。为此,我局于2015年1月启动了“智慧国土规划执法监察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该项目依托“武汉市国土规划云平台”,以“武汉市国土规划数据中心”为基础,以“线索发现、问题分析、外业核查、立案查处”为主线,开展国土规划执法监察全业务网上运行和监管,建立执法监测体系,创新执法工作模式和手段,提升执法效能。

二、建设成果

项目建设成果概括为“5个一”:建立了一套国土规划执法监察全生命周期业务模型。梳理并优化了执法业务流程,分析了执法业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了各类业务规则和数据标准,形成了执法监察全生命周期业务模型;构建了一个国土规划执法监察信息平台。该平台涵盖执法监察全业务,实现了智慧化的内外业协同作业、图文一体化的执法业务办理、智能化的信息预判分析以及跨平台、跨终端应用;建立了一个国土规划执法监察数据库。集成了10大类、135中类、1296小类、1840层信息资源,建立了14类53层执法专题数据库,实现了执法监察数据的大集成、大综合;形成了一套“4+1”的国土规划执法监察立体监测体系。违法用地高发区域靠定点视频监控,违法用地偶发区域靠移动车载,重点区域监测靠无人机,全市域全覆盖监测靠遥感影像,依托手持终端核查举证;建立了一套国土规划执法监察信息平台应用机制。即国土规划执法监察信息平台运行的保障机制,确保执法平台稳定、高效地运行。

三、科技创新

1、构建了“智能预测、精准发现、分类处置、考核评估”执法技术体系,实现了国土规划执法监察的实时化、精准化。通过智能化分析预判和热点趋势分析,锁定违法用地易发重点区域;通过卫片、航片、视频、车载、手持终端、无人机等多手段精准、快速发现违法行为;通过执法业务子系统,按执法业务特征进行分类处置;通过年度卫片执法检查,考核、评估各区(分)局执法效能。

2、采用SOA架构,实现了“互联网+”模式下功能模块可按需调用和可定制开发。采用微服务,实现了业务系统的组件化、服务化。每个子系统除完成自身业务功能外,可以调用外部其他系统发布的服务,也可以向外部发布符合RESTful标准的服务,还可提供多种终端设备快速接入以及仓库服务调用。

3、基于空间大数据,建立了国土规划执法监察预测分析模型,实现了基于热力图模式的开发建设和违法用地热点趋势分析。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依托我局国土规划资源中心,清理、整合和挖掘国土、规划、管理审批等基础性数据,锁定违法易发重点区域,提升了执法监察预判分析和定向施策能力。

4、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的执法立体监测体系,实现了执法监测全覆盖。通过前置服务器接入执法视频监控网、移动车载以及单兵手持终端的视频、音频信号,解决了视频信息从外网摆渡到内网的问题;研究可移动式车载设备改装集成方式,解决了之前固定式移动车载设备长期风吹雨淋的问题;应用基于多频多模和北斗定位的手持终端设备,提升了外业数据快速实时获取与自动处理能力。

5、基于消息通道的内外网交换技术和Hybrid混合模式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实现了内外业一体化协同作业以及跨平台、跨终端应用。移动端提供智能导航功能,可以规划最优外业路线,实现外业核查由“人工带路”变成“卫星导航”;移动端能够采集举证要素,自动记录举证照片的地理标识、方位角和拍摄时间等;移动端能够快速采集用地现状信息,现场分析用地的合法性,实现在线填报、轨迹跟踪、空间分析等。

6、基于静态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了视频监控区域疑似变化用地智能化预警。对地貌变化、大型车辆停留、建筑物以及夜光源等违法用地特征建立样本值;通过视频基站每天定时获取的静态图片(图片分辨率达到1080P)进行分析,自动提取变化区域特征值,与样本值进行比较,实现疑似变化用地智能化识别与短信预警。

四、应用成效

该项目建设成果已在1个市局执法监察支队、17个区(分)局执法监察大队、69个基层站所开展应用,桌面端用户登录次数达到35907次,移动端设备安装达到529台。并全面应用于日常巡查、中期卫片、新开工、变更调查、土地卫片执法、规划卫片执法、土地利用动态巡查、新增建设用地踏勘、全天候监测、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执法检查、例行督察、专项督察以及违法案件查处、规划条件核实证明等14项实际业务,有效提升了精准监测、定向施策能力以及国土规划执法效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有效控制了违法用地及占耕比,降低了执法行政成本,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国土规划执法监察的深度融合,起到了良好的震慑和预警效果,年度节约行政成本1700余万元,年度产生间接经济效益1.1亿元。

项目在成果鉴定会上,得到了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以及在汉高校等专家一致认可,认为“在应用空间大数据支撑执法监察预判分析方面达到了国内同类项目领先水平”。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王玲副局长等一行认为“武汉模式”可为其他市(州、县)等国土规划执法工作提供借鉴。

{EA3BEA21-91C3-400F-B8A7-7DC3A4F3338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