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以“人民城市 规划赋能”为主题将于2023年9月23-25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结合以武汉、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为代表的发展需求和取得的成就,开展“对话武汉:数字孪生城市与智慧规划”学术对话。本场学术对话定于09月24日(下午)13:30—17:30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S211会议室举行,邀请了多位相关领域学者大咖共同探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经验启示、智慧城市规划方法创新与应用探索等关系城市未来发展与人民幸福的重要议题,为推动城市治理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凝聚经验和智慧。
【承办单位】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会议主题】
在广泛的范围内,数字孪生城市被认为是智慧城市的新形态,是数字城市的更高水平。在当前城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我国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开始出现众多的实践探索范例。同时,数字孪生城市也开始在城市乃至不同尺度空间的规划及实施监测中发挥作用,更深入地体现智慧规划对城市生命体的数字化认知和管理,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本次学术对话旨在探讨数字孪生城市与智慧规划的实践经验、技术路径与未来发展方向,探索数字孪生与智慧规划的深度融合方法, 为数字孪生城市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完善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参考议题】
01 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经验及启示,如何赋能城市智慧化、精细化管理
02 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中的新技术及其跨领域特征
03 数字孪生对智慧城市规划带来的方法创新与应用探索
【会议学术主席】
吴志强院士
专家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德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学会委员会委员、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召集人。曾担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综合方案总规划师,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总规划师,获首批规划领域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府参事。
【学术负责人兼会议主持人】
胡忆东
专家简介: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主任,正高职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包括国家级大奖在内的各种科技成果和优秀规划设计奖励20多项,其中部省以上奖励10余项。先后入选武汉市第六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13”人才工程)、第二批“武汉市科技新秀”、武汉市第二届优秀留学回国人员、首届武汉青年科技奖和第八届“武汉优秀青年”、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黄鹤英才”专家,当前任职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详细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信息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
【特邀嘉宾】
石晓冬
专家简介: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兼),北京市规划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首都区域空间规划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先后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主持完成和组织实施了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等多项事关党和国家大局的重大规划;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杰出学会工作者等称号。
甄峰
专家简介: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智慧城市设计仿真与可视化工程实验室主任,江苏省智慧城市研究基地首席科学家,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巴黎电信学院访问学者。2009年获得第十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沈焕锋
专家简介: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J.App.Remote Sens. 区域主编、遥感学报副主编、ISPRS J.等期刊编委会成员;中国测绘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委会副主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论与方法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地学论坛理事等。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全球学者库“全球顶尖前10万名科学家”榜单;研究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21)。
牛强
专家简介: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博导,院党委委员,城市规划系主任,支部书记,同济大学博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信息时代的规划技术、方法和理论的研究。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规划设计研究项目。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文章70余篇。
焦永利
专家简介: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牛津大学联合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城市发展与治理、区域与城市经济、未来城市等,2020年入选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第六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报纸发表文章数十篇。
杨滔
专家简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兼任国际空间句法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自资部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全国市长研修学院教师等。曾主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苏州市CIM平台等、以及住建部《全国城市建设信息管理及城市信息模型(CIM)标准体系研究》和科技部重大项目课题四《数字城市规划技术集成平台研究》等;发表论文160余篇,获全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专项奖、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等。
王亮
专家简介: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临港管委会智慧城市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数据安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等。当前主要负责临港新片区数字孪生城市示范区研究,长期规划,政策制定,方案设计等工作。
常海
专家简介:深圳市前海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中国图学学会BIM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建设教育协会BIM专委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建筑信息模型(BIM)专家,深圳BIM促进会专家;深圳BIM产业专家库专家。从事城市片区规划建设管理20余年,工程数字化实践经验10年以上,统筹推动了前海城市级BIM技术应用,基于BIM/CIM技术探索前海三维数字化行政审批平台和前海数字孪生城市平台建设,深化前海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数字化改革,将科技与城市规划建设有效融合并实现了成果转化,荣获多个国家级奖项。
【会议议程】
对话武汉—数字孪生城市与智慧规划 | |||
时间:2023年9月24日 下午13:30-17:30 | 地点:武汉国际博览中心 (S211会议室) | ||
主持人:胡忆东,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主任 | |||
环节 | 概要 | ||
会议学术主席主旨发言 | 吴志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德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 ||
对话嘉宾 发言环节 (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及应用案例阐述或研究主旨发言) | 侧重案例介绍 | 牛强,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 | |
石晓冬,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 |||
王亮,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智慧城市研究员 | |||
常海,深圳市前海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 |||
侧重研究主题 | 甄峰,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 ||
杨滔,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 |||
沈焕锋,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 | |||
焦永利,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教授 | |||
研讨环节 | 嘉宾围绕主要议题进行自由发言 | ||
互动环节 | 观众提问并参与讨论,嘉宾代表做总结发言(预计4-6个问题) | ||
会议总结 | 会议学术主席吴志强院士总结 |
【会议学术支持】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学刊》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长江日报》
《武汉科技报》等
【会务联系】
刘呈威(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手机:13476032781